數位設計是什麼?
數位設計範疇很廣,網站設計、Flash 動畫、2D3D動畫、影音動態、數位媒體廣告圖,要說簡報設計也是一種數位化的設計。圖像、影音、動畫、到網站,由數位技術創造的產出都可以被涵蓋在內。
數位設計時代崛起
2000 年前後在台灣有 Yahoo 奇摩、蕃薯藤兩大巨頭,Google 上市之後開始搶佔搜尋引擎。這個時期網站服務與數位媒體發展蓬勃,因此開始有網頁設計、Flash 動畫設計、數位廣告媒體素材設計等數位設計的需求。
當時入口網站的廣告媒體市場需求量大以外,價格也很不錯,因此設計費用也有一定程度的水準。
到了 2007 年智慧型手機開始推出,全球趨勢也大幅轉變,使用者行為逐漸轉變為行動裝置優先以外,蘋果手機對於 Flash 動畫技術的排拒,讓數位設計師的職能開始有了變化。
加上2000年中後期,數位媒體的興盛,當時的網站設計師必須跟隨著前端發展而學習前端技術,網站設計師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必須從視覺思考轉而成為邏輯思考,跨不過去的設計師逐漸被時代淘汰,願意學習跨越的設計師也逐漸變成身兼數職、從視覺設計到網站化(行話稱為切版)都可以一條龍處理整個製作流程。
社群媒體興盛的年代
接近 2000 年後期,社群媒體如 Facebook、Twitter 開始興起,人們更快速方便分享交流。
這個生態之下,官方帳號經營的圖文影音等內容更是必須快速產出。因應而冒出的社群小編也越來越多,圖文設計的門檻也越來越低,尤其到 2010 年代中後期越來越多方便的圖像以及版型資源與服務推出,讓更多設計師的酬勞與市場價值看起來更令人擔憂。
數位設計在新創風潮下的發展
同時在 2010 年代起,前端技術進步快速,前端開發者也逐漸導向專職化。
加上中期時 UXUI 在台灣開始發展,會寫網站前端的網站設計師慢慢回歸到純畫面設計,以及開始學習 UI(甚至UX)。
與此同時,共享經濟服務如 Airbnb 和 Uber 等也迅速崛起,再加上全球新創風潮崛起, 當時App 開發設計越發普遍,數位設計師們的職能再度面臨創新時代所帶來的變革。
App 這類數位產品的風潮與設計需求也由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習慣慢慢穩定,需求在 2010 年代後期下滑至穩定。
數位設計在時代快速變革之下的隱憂
雖然社群媒體的興起,增加了數位設計的必要性,網站製作需求更大幅提升,前端的技術也不斷更迭,但方便與速成的工具也因此越來越多。
自架的網站服務越來越多元,從技術門檻相對高的 WordPress、WooCommerce,到不需要會技術也不用會設計,甚至不需要擁有伺服器就能架站的 Wix、Weebly,網站設計製作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很多沒有預算的中小企業主可以自己進行簡單的架站。
此時網站設計除了以功能性來定價外,同樣的規格也已經明顯區分為中高單價,以及幾千塊就有人願意製作的狀況。在這時候市場上許多小型製作公司或個人接案者為了取得優勢,不得不削價競爭。
數位設計師們本身的能力與產出品質也自然從市場做了區分。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發展下,數位設計師的未來
之前曾經在 AI 人工智慧會取代設計師嗎?這篇文章有提到,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將 AI 人工智慧的技術軟體作為「工具」來進行創作或設計的產出,過程中還是由「擁有美感底蘊、商業敏銳度、以及遵循基礎設計原則」的設計師給予細緻的指令進行創作。
AI 的應用相當多種,包含自動生成圖像、圖像風格轉換、圖像修復與增強、插圖生成等。例如一些 AI 繪圖工具可以透過訓練模型來自動生成逼真的圖像,或者讓使用者快速繪製草圖,並轉換為高品質的圖像。
甚至是簡報設計、網站設計等都已經有 AI 生成的軟體工具了,例如Tome、Gamma..等。更快速、更方便、更聰明的軟體不斷開發上市,未來數位設計師該怎麼生存呢?
不能諱言 AI 在數位設計領域中提供了創意和效率的優勢,並且可以提快速搜集資料、探索不同設計方向,來提升創作的質量和效率,然而設計師的美感、品味以及創造力和專業知識仍然無法替代的。
結語
我們應該把 AI 繪圖工具應該視為數位設計的輔助工具,並且不斷汲取知識,在日本大師水野學的《品味,從知識開始》提到「提升品味,就等於提升專業能力,而品味,從累積知識與不斷學習開始。」
因此數位設計師如果能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把 AI 繪圖工具發展當成競爭對手以及害怕的趨勢發展,而是持續不斷精進,要跨過這道門檻相信起步並不容易,但是持續培養自身的美感、品味、深化自身的經驗以及提升自己的設計品質,絕對是必要的。
圖片來源:freepik付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