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跟一個前輩學到的溝通方式,覺得超級實用,尤其適用在講話很急的人或是容易不經意惹毛客戶的技術團隊,在跟客戶、職場團隊或前輩說話時,可以盡量避免幾種回話方式,以免造成不禮貌或誤會。
情境一:溝通時當自己是說明方
在自己描述了一段話之後,接著說「這樣你懂嗎?」「你懂我意思嗎?」
即便當下不是那個意思,但語氣像是在教導對方,或是可能覺得對方安靜了一陣子,真的不理解也聽不懂,所以心急再次確認,但對方可能只是還在消化中。
這時候可以說「這樣我的表達有清楚嗎?」
避免不小心表現出自己比較會,並把對方當成理解慢、或聽不懂的人,因為很多時候對方真的理解,只是還在消化中,或是對方不想表示意見,又或者事實上是我們自己敘述的方式、用詞讓對方聽不懂。
尤其是在職場上要避免跟客戶說行話,自己說了讓人聽不懂的話,還問對方懂不懂,簡直就是大雷包!
情境二:溝通時對方是說明方
對方說完一段話,我們急著表示「我懂!我懂!」
比起急著說「我懂」,整理跟覆述一次對方話中的重點,這時候還可以順便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也不會造成「假會」的狀況。而且急著說出「我懂!」是我們是真的懂,還是只想表現自己有在聽,自己理解力好?
如果真的想表達出理解對方的意思,比起說「我懂!」,說出「好的,理解您的意思」可能語氣跟字面上比較不會容易讓人產生疑問。
之前碰過有 PM 急著說自己懂,結果客戶反問一兩個問題時,PM 支支吾吾的尷尬場面。
當自己真的沒有很「懂」對方的意思,最好當下能直接詢問,否則弄巧成拙,讓對方覺得「阿你不是說自己都懂嗎?」
結論
今天這部分的分享不包含在前輩、長輩、長官、師長在跟後輩、下屬、學生、後輩之間,也不包含平常跟平輩或至親好友間本來就習慣的說話方式,當然,如果有條件地去實驗或許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自己前幾年開始也是有意識地在調整說話的方式,考慮聽者的感受,以及考慮自己是聽者時的狀態,也因此在有意識地調整的同時,會在企業內顧問時觀察到一些對談的狀況。
最近在顧問輔導的過程發現,真的很多根本的問題出現在「溝通」上,團隊間、或跟客戶溝通不順暢因此累積了很多情緒,結果很多事情就卡住了。
溝通的對象、想達成的目的都很重要,不是自己講完想講的就可以,考慮聽者的感受也很重要。
一個溝通不好,本來沒那個意思的,結果客戶莫名其妙就想撤案了、團隊有誤會了,或是合作上明明沒有階級分別卻因為溝通造成權力不對等,某一方說話比較大聲…等等,在溝通前先思考看看自己真的想要進入這場對話嗎?真的有聽懂別人說的話,或是有想讓人聽懂你的話嗎?還是只想說自己想說的話呢?
—
延伸閱讀:團隊帶領與溝通
圖片來源:freepik 付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