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客戶目標,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並找到痛點
經由需求訪談了解客戶的需求與目標,並透過觀察、傾聽、一步步搜集情報。大部分客戶都無法有邏輯或系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必須在前往訪談前先就眼前資料做足功課,在與客戶需求訪談時,傾聽對方的需求,實際了解客戶具備的條件、碰到的狀況或困境、想達成的目標,定義整理出問題才能夠實際提出為對方解決問題的方法。
尤其要去瞭解客戶提供服務的方式以及客群,才能夠針對他的服務與客群進一步規劃合適的解決方案。
觀察決策者的個性、喜好與雷點
透過觀察決策者的個性可以更清楚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去做提案。
如果能熟悉客戶端團隊,盡量先打聽決策者的個性,比如個性奔放熱情,比較喜歡新穎、耳目一新的提案方式;或是個性穩重、正經八百,喜歡中規中矩的風格。這些都先打聽清楚,起碼方向聚焦、也比較不容易才提出就馬上被否決。
曾經接過幾個外商大品牌的客戶,整個 CIS 制定的企業色都是紅色,好巧不巧這些台灣區的決策者都不喜歡紅色,其中有一次,因為沒有打聽清楚的狀況下在團隊信心滿滿提出的提案中,使用大量紅色塊並搭配不規則幾何圖形,展現新穎的視覺設計,一提出馬上被轟回來,一週努力的心血立刻泡湯。
或是有些決策者喜歡數據佐證、崇尚潮流、追隨成功案例、喜愛與眾不同….等,所以在提案前若能用盡方法去打探出決策者的喜好與雷點以及個性,提案會更容易有依據方向並增加過案的機率。
透過不同的提案方向測試出客戶喜好
開始進行設計提案之前還有幾個前提
- 在需求訪後,已經整理出明確的情報線索
- 與客戶再次確認上述需求方向
- 提案前尋找參考文件進一步對焦
- 與客戶達成對「主觀詞彙」認知的共識。
比如客戶口中的「簡約」跟我們腦袋想的「簡約」是不是同一件事,客戶腦海中的的紅色跟我們使用的紅色是不是同個紅色
我最常分享的是有個經典案例,客戶口中說要「簡潔乾淨」,但實際上沒有用參考畫面跟客戶對簡潔乾淨這四個字進行認知上的核對,團隊因此使用類似無印良品這樣的日系簡約風格設計,適度的留白、畫面乾淨、用色單純、圖文搭配俐落,結果客戶腦海中的簡潔乾淨是美式的超大量販店風格。
所以在提案前如果先能確認以上幾種方向,接著就可以試著透過不同風格或方向的提案來進一步測試客戶的喜好,因為很多時客戶還沒「親眼看見」時,也很難給予明確的想法。
有必要時甚至還能用客戶眼中「較不喜歡」或「質感略差」的提案來襯托出「較喜歡」或「質感略好」的提案的優點,來增加過案率。
以退為進,讓一點利給客戶
有時候「先」讓一點利給客戶,比如提前替客戶完成提案、在提案前讓客戶知道你可以多幫客戶爭取在規格外的小項目,但不影響預算的情況下,可以做一點人情給客戶(但通常這是報價中抓出來的隱形成本)。而透過「互惠原則」,客戶有時候會更願意對設計提案表現出善意的回應,或是較高的認同度。
創造多贏共好氛圍
表明與客戶立場相同,共同為了目標前進,並承諾會一起「陪著對方」完成專案、達成目標。
例如客戶端窗口被主管賦予在兩個月內要完成一個產品銷售活動頁並且上線推行,甚至需要達成多少的訂單目標,而對方委託我們執行銷售頁這段。這時我們會需要陪著客戶一路走完這個過程,並且在碰到問題時陪同解決,讓對方知道「我們」是一起的,在提案時會比較容易因為立場一致,過程比較不會被刁難。
而且陪同解決問題,前往共同目標也較容易跟客戶建立信任與革命情感。
結論
只用作品說服客戶是不夠的
過往接觸許多較年輕的設計師或創意工作者傾向於創意與實力決定一切,但是在商業市場中,我們也必須承認,實力也包含了溝通協調能力、觀察力、說服力、商業敏銳度、決策能力、以及協作能力,甚至談判技巧等等,每個提案的過程會需要各種能力的疊加與累積,以及與團隊共同努力才能去達成目標!